猫色
你的位置:家庭伦理 > 猫色 > 四色播 茅盾致信周恩来:中国领先引进印度电影始末
四色播 茅盾致信周恩来:中国领先引进印度电影始末

发布日期:2024-09-25 07:24    点击次数:183

四色播 茅盾致信周恩来:中国领先引进印度电影始末

原标题:中国领先引进印度电影始末——茅盾致周恩来函释读四色播

总理:

十九日下昼紫光阁酒会上,我和印度搪塞部布告长皮莱闲话时,皮莱询及我艺术团访印事,并谓明春印方将再派一艺术团来。

本日(二十)上昼得总理办公室电话见知,尼赫鲁将于二十三日下昼和郭老及我谈科学、文化方面。因此我想起:在这次讲话时,本身是否提一提我国与印度交换影片的问题。连年来,我国影片在印度公众间颇受迎接,然因万般关系,放映不可大量。至于印度影片颇有跨越好片,我国亦未映过。最近苏联举行印度电影周(九月二十三至二十九),在全苏放映《狂风雨》、《流浪东说念主》、《两皮哈的地盘》(终末一派曾在捷克海外电影节获取“争取社会跨越”奖章)三故事片及六部短记录片,颇为苏联电影艺术职责者所怜爱,以为念念想性艺术性王人具一定水平。照这么看,倘与交换,印方亦有合适于本身放映的好影片。要是交换影片成为事实,对于本身影片在印度推广放映圈一事,当可有所裨益。但此事是否不错在和尼赫鲁讲话时看情况提一提,敬请指令,以便遵行。此致

敬礼。

沈雁冰 十月二旬日下昼

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印关系参加蜜月期,其中茅盾过火指令的文化部起到了极度大的作用。

1954年10月19日到30日,印度最高指令东说念主、第一任总理尼赫鲁应中华东说念主民共和国政府邀请, 来我国进行友好打听。印方的随行东说念主员有尼赫鲁的犬子英迪拉·甘地夫东说念主、印度搪塞部布告长纳·鲁·皮莱等9东说念主。

10月19日,尼赫鲁一滑到达北京,片时参加下昼在紫光阁举行的迎接酒会。茅盾也参加了酒会,在与皮莱交谈时,说到了两国互派艺术团的事情。

茅盾这封信中的“皮莱询及我艺术团访印事”,指的是中国代表团打听印度。“1954年,在周总理亲身关怀下,中国文化代表团一滑67东说念主打听印度43天,英迪拉·甘地夫东说念主负责理睬,印度总统、副总统和总理亲身接见。”(见蒋伟明、薛克翘编写《中印文化交流五十年——总结与念念考》,《南亚询查》2000年第1期)这次中方出访印度的东说念主数和天数不可谓未几,而其所受到的理睬规格不可谓不高——印度最高指令接见。代表团的细腻名称之是以不是“中国艺术团”,或是因为这次出访是以茅盾为部长的文化部主导的、而不是以郭沫若为主席的中国文联安排的;天然,两者应该有交叉和不异。

信中所言“明春”事,指确当是1955年春天,印度也以“文化代表团”,而不是“艺术代表团”的步地来中国打听。在此之前的1953年,印度派一滑29东说念主的艺术代表团打听中国,历时5周35天,时候受到以毛泽东、周恩来为指令的中方政府的脸色理睬。

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印两国友好来回的历史记录,充分清楚了两国代表团互访的同等性原则。

在茅盾此信的第一页上方,有周恩来的批语:“沈部长,迎接印度艺术团来岁来华并交换或互购两国影片。周恩来十、廿一。”由此可见,当时中印两国互派文化艺术代表团互访的筹谋事宜,是以茅盾为部长的文化部对周恩来指令的落实。

尼赫鲁一滑1954年10月的这次访华行程安排得极度紧凑,时候他受到了周恩来、宋庆龄、陈云、彭德怀、贺龙、乌兰夫、李富春、李先念、邓小平、郭沫若、茅盾等中国政府各边界很多遑急指令东说念主的接见。

紫光阁迎接酒会后的第2天,即20日上昼,茅盾就接到总理办公室的电话见知:尼赫鲁将于23日下昼和郭沫若及茅盾谈科学、文化方面的合办事宜。

于是,当寰宇午四色播,茅盾就写了上头这封信,就同尼赫鲁碰头时交流电影艺术之设计,向周恩来通告。

茅盾在信中先说了中印之间电影交流之不及,“我国影片在印度……放映不可大量。至于印度影片颇有跨越好片,我国亦未映过。”真实,中国电影之参加印度比印度电影之参加中国要早一些。

1951年9-12月,中国文化代表团在印度的新德里、孟买和加尔各答举行中国文化艺术博览会,时候放映了中国电影。1952年1月,由吴印咸任团长的中国电影代表团打听印度,参加第一届印度海外电影节,记录片《中国民族大互助》获取奖状。中国电影《白毛女》等在印度4大城市放映54场, 不雅众达55600东说念主次。尔后,中国参加了10余次印度海外电影节。

茅盾在信中就中印之间电影交流向周恩来提议具体建议:1954年9月23日-29日,苏联举办了印度电影周,在全苏放映了6部记录片,还放映了3部故事片,即《狂风雨》《流浪东说念主》《两皮哈的地盘》。他以为,中国不错师法苏联,引进“合适于本身放映的好影片”。

茅盾的提议得到了周恩来的欢跃,也得到了尼赫鲁的首肯。由于两国指令东说念主的平直鼓动,以及文化部等机构的慑服实行,次年的电影交流跟其他各边界一样,达到了两国友好来回的高潮,互派电影代表团,互办电影周,不错说远远突出了互换互购影片的限度。

激情

1955年2月,中国电影职责者张水华、张瑞芳和汤晓丹打听印度,比肩席印度电影谈话会。其中,有名演员张瑞芳是寰球所纯属的,张水华与崔嵬、凌子风、成荫被并称为“北影导演四大帅”,仍是与王滨集中导演《白毛女》。张水华之是以被派去,可能是因为《白毛女》在印度放映3年,攒足了东说念主气。汤晓丹亦然老一辈导演,曾执导了《不避汤火》《渡江探员记》和《红日》等经典作品,有新中国“银幕将军”之誉。

1955年10月,由普·拉·卡普尔带领的印度电影代表团打听中国。这位卡普尔等于在中国度喻户晓的印度电影《流浪者》的导演。

1955年10月,印度王人门新德里举办中国电影周,放映《山间铃响马帮来》等影片,不雅者如潮。

同期,10月17日到23日,文化部决定举行“印度共和国电影周”,在国内24个城市放映《印度历代艺术》和《印度的石窍古刹》等7部记录片和《流浪者》等故事片,不雅众达300万东说念主次,在我国兴起了第一波印度电影高潮。

对于这次印度电影周时候所放映的故事片数量,学术界有不同的说法。蒋伟明和薛克翘所编写的《中印文化交流五十年——总结与念念考》一文中说:“印度电影周在中国开幕,在中国20个城市放映《印度历代艺术》等7部记录片和《流浪者》等4部故事片。”焦玲玲在《对百年印度电影的国内筹谋询查综述》[《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 形而上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2期] 一文中,固然莫得阐明出处,但也以为是4部。有东说念主则以为是3部。如刘朝日说:“‘印度共和国电影周’步履,放了三部故事片《流浪者》《狂风雨》《两亩地》,这是印度电影初次被引进中国。”(《印度电影,在中国市集渐入佳境》,2018年5月9日《新民周刊》)其中,《两亩地》是《两皮哈的地盘》的愈加“归化”的、流传更广的译名。

笔者倾向于“3部”说,因为概念“四部”说的东说念主也弥漫只列举这3部的名字,在他们的著述里莫得出现过第4部的片名。更遑急的是,茅盾在这封通告信中只列了这3部,那是在苏联举行的印度电影周上给与过检修的所谓“跨越片子”,是经过了周恩来欢跃的。在官方办事递次严格、意志形态经管严紧的情况下,就怕莫得东说念主会松开增多。

另外,在这3部片子中,《流浪者》和《两亩地》尤其受中国不雅众喜爱。可能因为爱之切,有东说念主说《流浪者》是最早被引进中国的印度电影,也有东说念主说《两亩地》是最早参加中国的。笔者以为,这3部电影是归并个批次被引入中国的,咱们没必要再为其中的哪一部更早而争论,把它们比肩为最早比拟合适。

在《流浪者》《狂风雨》《两亩地》这3部影片中,《流浪者》在中国火遍南北,为国东说念主所耳濡目染。因此,本文不复赘言。中国不雅众对另外两部相对生分,笔者雀跃稍作念先容。

先来谈《两亩地》。这是印度版的《白毛女》或《横祸寰球》,拍摄于1953年,字据泰戈尔的同名小叙事诗改编而成。这首诗是泰戈尔在1894年写的,曾编在1900年出书的《故事诗集》里。这是一首比拟短的叙事诗,莫得撑握一部电影所需要的繁多细节和情节。而电影版《两亩地》在原作基础上又作念了比拟大的补充和蜕变,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 原作莫得说主东说念主公家庭成员情况,电影里安排了他的父亲、配头和孩子,东说念主物更多,反应社会的面也就更广,触及到老东说念主服待问题、孩子教师问题、妇女办事问题等。另外,原作用第一东说念主称,电影用第三东说念主称。第一东说念主称的公正是便捷平直抒怀,愈加有劝服力和感染力,由主东说念主公以自家口气评释资格,令读者产生将心比心之感。第三东说念主称的上风在于愈加客不雅地反应本质,叙事视角不错多变挪动。

2. 原作在揭露进犯农民失地的横祸本质除外,有一定的悠闲想法颜色,第一是主不雅心绪比拟浓;第二是主东说念主公把闾阎跟童年牵记和乌托邦设想衔尾了起来,致使还把地盘神化,从而对地盘的情怀也比拟万般复杂,既是糊口的基础,又是精神的委托,巧合称之为母亲,巧合称之为女神。然则,这母亲乃至女神的形象,一方面是皎皎的,另一方面也有污点。举例,地盘被东说念主营业,降而为商品;被东说念主奴役,沉溺为女仆;致使被财富箝制,变得不贞。主东说念主公对她由赞好意思而变为诽谤。而电影中除了偶有对神祈祷之行径,基本上刮除了传奇颜色,代之以冷硬的纯正本质想法。

3. 原作中主东说念主公被从本身的地盘上褪色之后,成为了乞食僧;这体现了印度社会中宗教的赞助作用和麻木功能。他固然自述曾走过“城镇和乡村”,但对城镇生活莫得任何具体展现。并且,抢走农民地盘的,是王爷,而不是电影中阿谁由田主转动的农业成本族。因此,原作中的社会形态完全照旧宗法社会的。而电影中的主东说念主公在还莫得完全丧失地盘的时辰,就走向了城市,成为城市无产者的代表。电影推崇了宗法社会对东说念主的不雅念的敛迹、工业化流程中对东说念主的出产辛勤和生活基础的抢夺。同期,跟着主东说念主公糊口空间的拓展,电影也推崇了城市穷人的善与恶、抗拒与无奈,还揭示了城市的差错隆盛:随地王人是叫花子、小偷与流浪儿。

4. 原作中主东说念主公还代言了作者泰戈尔的民族想法念念想。要是说地盘是国土的代称,家园是国度的一名;那么,地盘被抢占,就隐喻着印度这个国度的被殖民。而泰戈尔身上有着浓厚的反殖民倾向,时常常推崇印度东说念主民不屈英国殖民者的接触意志。电影则透顶聚焦于印度里面的社会问题和阶级(或者说阶级)矛盾,莫得触及民族问题和殖民话题。

5. 原作中既有牢骚的曲调,又有嘲讽的口气。如,“唉!在这个寰球里,谁越广博广博,谁就越宽裕。/ 我知说念,在诓骗规划的眼前,天主是无法保护我的。”天主似乎特意保护那些诓骗规划之徒,而不保护艰辛巨匠。还如,

我说:王爷,就这两只芒果,我求你赞助。

王爷笑着说:这家伙披着件披缁东说念主的一稔,正本却是个惯窃。

我听了只须苦笑,眼睛里滚出泪水,

您,王爷,如今是位圣东说念主,我倒成了伏莽!

主东说念主公从本属于本身的地里摘两根香蕉,就被那王爷称作惯贼;而劫夺了他的地盘本身的王爷却自视为圣东说念主!恰如中国古话所讥笑的“窃钩者诛,窃国者侯”。确切是倒置口角,猖狂之极!

电影中却是一味的苦情苦调。艺术家们基本上王人恻隐颓势群体,为之代言并敕令。文艺作品中对穷东说念主不适意的形色亦然最大的主题。泰戈尔行动有良知的作者,也一再地展现出对穷东说念主的温暖、恻隐致使不遗余力地挖掘他们身上朴实和煦分内的品性。然则,强调悲苦到电影《两亩地》这么的进度的,还相等生疏。因此,把这部电影称作“印度的《横祸寰球》”,是恰切的。电影中最苦的那些东说念主似乎王人是顺民,莫得哀痛、高歌和抗议。相背,他们老是自命不凡,寡言承受。笔者猜想这部电影创作者的宅心是:祸害本身等于对罪孽的控诉,等于对压迫的不屈。

再看另一部影片《狂风雨》。这是印度纳夫- 克旦电影制片厂于1952年拍摄的爱情题材口角电影,由长春电影制片厂于1955年配音译制并在中国公映。这部电影可谓是塑造了寰球电影史上最重情重义的女仆形象。

故事冒昧讲的是,女仆拉妮单恋着老板——讼师拉姆汉,而拉姆汉已有了心上东说念主江吉。但令东说念主出东说念主预见的是,就在拉姆汉和江吉的爱情遭到为富不仁的印子钱商东说念主古贝尔达斯的接洽碎裂和防止时,拉妮挺身而出,为周详拉姆汉和江吉,粉身碎骨地用匕首刺死了古贝尔达斯,最终香消玉殒。

辞寰球文艺史上,有一系列重情义的女仆形象。如《奥德赛》中奥德修斯的老奶妈欧律克勒亚、《费加罗的婚典》中伯爵夫东说念主的侍女苏姗娜、《西厢记》中崔莺莺的侍女红娘,等等。笔者以为,拉妮是这一东说念主物画廊中最光彩夺接洽东说念主物形象之一,不仅至心耿耿,并且年青漂亮,闪耀颖慧,敢作念敢当。她也许是从小就被好心的拉姆汉收容并收养,一直对拉姆汉怀着感德和防止的心理。当她情窦初开时,暗恋着拉姆汉,致使守望本身能与拉姆汉成婚。但当她知说念拉姆汉固然很关心本身,但并不爱恋本身时,她甘心压抑本身的情怀,并捐躯本身的一切,包括年青的人命,去周详拉姆汉对江吉的追求。她帮拉姆汉去处穷东说念主一又友们筹钱,终末致使怀着对拉姆汉与江吉幸福的婚配生活的道喜,替代拉姆汉杀死了无赖古贝尔达斯。

影片中东说念主物关系纯粹,一共也就10个东说念主左右,场景也纯粹,这很像戏剧的章法。也正因此,故事情节中有不少刚巧,致使牵强的设计(很多细节问题,如拉妮是怎样被拉默汉收容的?江吉的母亲到底为何已而病倒?电影王人莫得派遣),其他东说念主的形象(包括扮演)王人是模式化、脸谱化的。要是莫得拉妮这一形象的衬托,整部影片将是痴呆、轻便、暗淡的。饰演拉妮的演员的扮演也颇具功力,在推崇仙女春情萌动的样貌时,有着黄花少年的清纯与娇羞;推崇她义无反顾、替主报仇时,有着女好汉式的侠肝义胆。不错说,这部影片的告捷全赖这一仙女兼侠女形象。

固然,自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已启动引介印度影片,如1950年4月20日,《东说念主民日报》发表张默的著述《先容印度影片〈东说念主间地狱〉》;但印度影片在中国的本体放映却要晚5年,是在茅盾写此信提议之后才得以启动的。因此,此信在中印电影交流史上具有历史始创意念念。

着手:《列传体裁》 | 北塔 (作者单元:中国当代体裁馆)